首頁|網站地圖|分享至:
腦中風醫療新知-社團法人高雄市腦中風病友協會

腦中風醫療新知

首頁腦中風醫療新知腦中風預防

腦中風預防

引言
中風成因甚廣,約10~15%與心臟疾病直接相關。臨床醫學研究報告指出,心房顫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是全面性的,更是導致缺血性中風的主要病因。全台約有20至 25萬名心房顫動患者,年齡愈大發生率愈高,65歲老人中約有5%患有此疾,大於80歲以上更高達10%;患者發生中風機率比常人多五倍,造成心臟衰竭多三倍,死亡率多二倍。

台灣每10分鐘就有人中風,每48分34秒即有人因此死亡,長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或第三位序;亦是導致成人殘障的主因,這包括肢體癱瘓、飲食障礙、大小便困難,以及喪失說話、理解能力,甚至影響記憶、情緒及思考,造成整體生活品質低落,並為家人、社會帶來極大的負擔。隨着社會老年化,心房顫動患者只會逐年增加,且由於過早涉入不良的生活模式,有愈來愈多年輕人罹患此疾。
長久以來,醫界就不斷強調預防的重要性,我們期待藉由此「抗顫.防中風 iCare安心手冊」提供有效的衛教資訊,幫助心房顫動患者與家屬共同向腦中風說『NO』。

 

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科胡漢華教授
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科胡漢華教授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簡稱AF)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疾患。心房內不規則的電氣活動,使得心跳呈現不穩定的速度、節律及強弱,過快又亂。左心房收縮效能不佳,會造成血液無法完全排放到左心室,而滯留在左心房內,血液因此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剝落進入左心室,即隨著血液移動到身體各處,引發器官栓塞如眼、耳、腸等,腦栓塞就是其中最嚴重的一種情況(如圖示)。
心房顫動的臨床症狀
症狀因人而異,大抵有以下幾種,但有時可能沒有明顯病徵。最簡易的臨床診斷方式就是把脈時會出現非常不規則的脈搏,可進一步安排心電圖檢查(electrocardiography, EKG)確認。
心房顫動可能發生的症狀包括:
心悸(如心跳加速、撲動)
呼吸短促
暈眩、頭暈或昏厥
虛弱或疲倦
胸痛、胸悶
壓抑、緊張、不適
 
國際性研究調查發現,從症狀發生到確診為心房顫動而予以治療,平均大約延遲了2.6年
 
心房顫動的類型
根據發作的時程及其臨床表現,主要可分成以下幾種:
陣發性心房顫動
以短暫、間歇性發作形式出現,通常在短時間內便回復正常
(超過48小時者,其自動恢復正常心律的機率即偏低)
持續性心房顫動
出現超過7天以上,或需要使用藥物或心臟電擊以回復正常心律者;若症狀持續超過一年,便稱為「長期持續性心房顫動」。
永久性心房顫動
即使接受治療,症狀仍無法改善;患者與醫師皆認同心房顫動已是不可逆的存在。
造成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
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肥胖、酒精等
心房顫動的疾病風險
心房顫動雖不致構成立即的生命危險,但所造成的風險卻不容小覻,極可能併發其它疾病。 最常發生者為: 
(缺血性)中風或全身性血管栓塞
形成的血栓一旦剝落隨血流進入腦部,即造成腦動脈阻塞,就是「腦中風」。
心臟衰竭
長期且嚴重心律不整如心跳過快,易導致心臟衰竭;無法有效為身體提供充足血液,並致使肺積水、
呼吸困難
心房顫動引發的中風與其他型態的中風相比,
住院治療時間較長,失能狀況更嚴重,死亡率更高,且容易再發作。
心房顫動治療
一旦診斷確立,須找出心房顫動的原因,針對不同的症狀,採取心律控制(rhythm control)或心速控制(rate control),使之盡可能恢復正常功能。
若無法恢復至正常,則主要治療目標為控制心速及預防心臟內血栓形成,以降低缺血性中風發生的風險。
 
心律控制藥物:壓抑心房顫動,使心律保持正常搏動,以避免中風或心臟衰竭之併發症;維持心房心室良好運作,可達到最有效能的血液動態排放
心速控制藥物:控制心室速率,使之維持低於100次/分,由於此時心房顫動仍持續存在,必須使用抗血栓藥物來防止最主要的併發症-中風
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評估
為預防心房顫動導致的缺血性中風,患者須服用藥物抑制血栓形成,但少數患者服藥會有腸胃道或顱內出血等不良副作用。因此醫師會依據患者臨床危險因子來評估是否該用藥,分數越高,日後發生腦中風的機率越大,若患者是屬於≧2分的高危險群,則建議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
腦中風成因
可分為「缺血性」及「出血性」兩種;其中缺血性中風發生率高,在台灣約佔所有中風八至近九成,其阻塞機轉按血管硬化、高血脂或心臟疾病等原因,可再細分為:

粥狀硬化血栓型中風
主要受高血壓、血糖、血脂影響,腦血管壁因老化、膽固醇沉積等原因產生粥狀硬化斑塊,導致血管狹窄或脫落形成血栓,造成堵塞、血流中斷而發病;通常以「抗血小板藥物」來治療及預防再次中風。

栓塞型中風(又稱心因性、心源性中風)
主要是因心臟內的血栓剝落,隨血液流至大腦阻塞腦血管所引起;大多數發生於患有心臟疾病如心房顫動、心衰竭或置換人工心臟瓣膜者。患者往往突然病發,幾分鐘內即出現中風症狀,如語言及知覺障礙、局部麻痺等。此類型再發率非常高,主要使用「抗凝血藥物」來治療及預防再次中風。
註:抗血小板藥物及抗凝血藥物通稱為抗血栓藥物。
 
預防血栓形成
針對心房顫動患者,建議適當使用抗血栓藥物(以抗凝血藥物為主)以預防中風或全身性血管栓塞。
效益:服用抗凝血藥物可避免心臟內血栓生成,並大幅降低心房顫動引起的缺血性中風風險。
風險:抗凝血藥物若劑量不足或沒有按時服藥,易導致再次中風;過量則可能造成出血,如引發嚴重腸胃或顱內出血,須緊急就醫處理。儘管如此,研究證實抗凝血藥物對患者的效益仍遠大於風險,目前臨床尚建議使用。
血液檢測INR值:鑒於上述風險,部分用藥在起始治療時,須每週監測,看是否有出血風險,並調整服用劑量,待劑量穩定後,可至少每四至六週監測一次。
INR值是指血液凝固的速度和所需時間,正常人約為0.8~1.2。
數字愈大代表愈不容易凝血,愈能預防缺血性腦中風;
但凝血所需時間愈長,出血風險也相對愈高。
抗血栓藥物(預防中風的抗凝血
導致心房顫動患者殘障或死亡的最大因素就是中風或全身性血管栓塞,適當使用抗血栓藥物可預防其發生,藥物得按中風成因選擇使用,通常需長期甚至終身服用。考量患者共病、對藥物的耐受性和順從性以及其他因素,藥物主要可分為:
「抗血小板藥物」-Aspirin、Clopidogel、Aggrenox、 Ticlopidine
「抗凝血藥物」-Warfarin、Rivaroxaban、Dabigatran

唯病人和家屬和醫師配合,遵從醫囑服藥,才能達最佳治療效果。
使用時若有發燒、嘔吐、嚴重腹瀉、流鼻血、陰道出血、紅或暗紅色尿液、紅或黑色糞便、刷牙時有出血等情況發生,須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服用抗血栓藥物期間可能會導致畸胎或影響胎兒成長,建議應避孕;若發現或計畫懷孕,應和醫師討論並調整用藥。
 
傳統口服抗凝血藥物Warfarin
又稱薄血丸、可邁丁、香豆素、華法林,主要透過干擾維他命K達到抗凝血作用,能延遲血液凝固而抑制血栓形成,用於臨床治療已超過50年,研究顯示,可有效降低腦中風風險達64%,是過去預防中風與全身性血管栓塞的標準治療。
但由於其起始作用較慢(常需3至6天),且為了維持藥物在適當療效範圍內,需定期血液監測。再加上易與食物、藥物及酒精產生交互作用,常常造成INR值的不可預期和極大的變動性,恐增加出血併發症,並導致死亡或嚴重後遺症。
尤其是老年人,因認知功能不佳,常有服藥順從性問題;且多數罹患其他疾病,平時需服用多種藥物,易造成劑量調整困難,影響INR穩定度。
衡量預防中風效果與出血風險,建議維持INR2.0~3.0,是最理想治療範圍。但病況因人而異,
醫師會按個人年齡、病史及相關危險因子等將療效目標範圍調高或調低。
抗血栓藥物比較
 

抗凝血藥物

抗血小板藥物

機制

防止血液凝固
避免血栓形成

降低血小板活性
減少血栓形成

用途

防止下肢深層靜脈形成
防止肺栓塞
防止心肌梗塞
防止中風

防止術後血栓形成
防止心肌梗塞
防止中風

適用

中風風險中度、高度的
心房顫動患者服用

粥狀硬化血栓型中風患者服用

 
服藥注意事項
認識所服藥物名稱、劑量、副作用
按照醫師、藥師及藥物指引,按時定量服用
藥物存於陰涼乾爽處,放在固定並易取得的位置,建議挑選適合的分類藥盒幫助記憶
若忘記服藥,切勿服用雙倍藥量,請按原先指示服用;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更改用法及停藥。
若有上述狀況,請主動並明確告知醫師。
抗血栓藥物會延長凝血時間,若需接受有重大出血風險的手術或侵入性治療或檢查時,請務必告知醫師目前正在服用的藥物,以評估是否需調整用藥。
若遇疑問,請詢問您的醫師、藥師或有關護理人員。

 

 
服藥注意事項【成藥】
若您正在服用抗血栓藥物,購買成藥時請務必告知藥師目前藥物使用狀況,以確保抗凝血藥效及避免出血併發症。以下列舉部分影響之用藥:
【西藥】
非類固醇消炎藥物(NSAIDs)、阿斯匹靈、荷爾蒙、抗生素、類固醇、三高藥物(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維生素K、鎮靜安眠藥等等
【中藥或草本植物】
人蔘、丹蔘、當歸、薑、銀杏、枸杞、赤芍、麻黃、甘草、黃其、甘菊等活血化瘀或破血散結之中藥
請務必仔細閱讀藥品標籤以避免上述成份 , 不同藥物間會產生各種交互作用
請諮詢您的醫師或是藥劑師, 確保所需服用藥物可共同使用
飲食注意事項【吃】
維生素K會影響部分抗血栓藥物的凝血功效,建議每週維持固定份量食用,避免突然攝取過多或不吃。 盡量少吃刺激性如油膩及重鹹的食物,並多攝取蔬菜與水果,可常保心血管健康。 原長期服用的保健食品可繼續服用,若要停止請告知醫師,並避免間歇性服用任何補品。
盡量少吃刺激性如油膩及重鹹的食物,並多攝取蔬菜與水果,可常保心血管健康。 原長期服用的保健食品可繼續服用,若要停止請告知醫師,並避免間歇性服用任何補品。

【含維生素K 食物】
綠茶、肝臟、生洋蔥、菠菜、芥菜、萵苣、莧菜、花椰菜、西洋芹、甘藍、青豆、小黃瓜、酪梨
【保健食品】避免含以下成分
Q10、深海魚油、月見草、蔓越莓汁、大蒜精、納豆、紅麴、山楂、木瓜酵素、藍綠藻等 。若有任何不清楚之處,務必與您的醫師討論。
 
部分新型抗凝血栓藥物不受食物、藥物影響
如:Rivaroxaban (Xarelto)、Dabigatran (Pradaxa)、 Apixaban (Eliquis)
飲食注意事項【喝】
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因為那會使您的心房顫動症狀加重。
【含咖啡因飲料】
咖啡、茶、可樂、汽水、巧克力、提神飲料
若要飲用含酒精飲料,請務必詢問您的醫師;
少量酒精→恐造成血栓形成→栓塞風險
過量酒精→恐造成凝血困難→出血風險
運動注意事項
運動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適度的運動對於心房顫動患者來說是好的。建議於運動前先諮詢您的醫師,怎麼樣的運動類型與運動量適合您。
建議運動如下:
散步
游泳
太極拳
室內腳踏車
瑜珈或伸展活動
高爾夫
但別操之過急、運動過量。如果在運動當中喘不過氣來或無法說話,請將動作慢下來。每次運動時間以30分鐘為宜,在體力能忍受範圍內,勿過度勞累。並避免跌倒或撞傷頭部,否則可能血流不止或內出血。
 
檢測心跳
正常心跳是每分鐘60至110下;而心房顫動患者可能較正常心跳數高出許多,建議平時自行檢測。
如何自行檢測心跳呢?
1. 將您的食指與中指併攏放在另一支手掌朝上的手腕橫紋外側(橈動脈上)。
2. 以30秒為單位,默數脈搏跳動的次數
3. 將上述次數乘以2,即為您的心跳數
當然,您也可以使用血壓機測量;並定期至醫院進行心電圖檢查。
中風警訊
【FAST辨別中風四步驟】
F是Face(臉) 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A是Arm(手) 請患者抬高雙手平舉,觀察是否會無力垂下
S是Speech(說話) 請患者說句話,觀察是否清楚完整
T是Time(時間)
當上述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請馬上記下發作時間並趕緊就醫,分秒必爭、越快越好。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時間(必須於發病2小時內送院就醫,醫院準備腦中風緊急救治評估,須耗時約60分鐘)
過去病史確認清單
若需服用抗血栓藥物請務必明確告知醫師下列病史?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心臟疾病
□腎臟或肝臟疾病
□腸胃道疾病如憩室炎、潰瘍、出血等
□血液疾病如貧血、凝血異常、血友病、動脈瘤等
□最近接受過手術或受傷
□懷孕或準備懷孕
□哺乳
□酒癮或毒癮
出院注意事項
□至少有一位親友陪同並了解所有出院指示
□索取並了解所需服用的藥物清單
□了解在住院期間停止服用的藥物
□出院前,預約回診時間並排定血液檢測
□了解飲食與運動注意事項
出院後居家照護
□確認預約回診時間並安排未完成的血液檢測
□回診時,攜帶所有的藥物;包含新的藥物及住院期間停止服用的藥物
□閱讀此本手冊並寫下欲詢問醫師的問題,於回診時攜帶
編審人員(按筆畫編排)
林瑞泰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神經科腦中風中心主任
高雄醫學大學 神經學科副教授
胡漢華
台北榮總紀念醫院 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任
國立陽明大學 神經學科部訂教授
傅維仁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 神經內科腦中風中心負責人
台灣腦中風學會專家共事小組成員